在电气系统的实际运行中,电机跳闸是一个常见且令人困扰的问题。近,小编关注到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提问:一台功率为 7.5KW 的电动机,与控制端距离达 100 米,当将电流设定为 31A 时,电机总是出现跳闸现象,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
接下来,我们将从电压、电流和机械这三个关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。
从电压方面来看,在我国的低压配电网体系中,有着明确的规定:到用户末端的直线距离通常为 300 米。就本题而言,电动机与控制箱之间的距离是 100 米,但控制箱到变压器的距离未知。由此大胆推测,考虑到线路可能存在的曲折情况,实际距离很可能超过 300 米。这就意味着,电动机在运行时所承受的电压极有可能远低于其额定的 380V。在电工领域,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经验之谈:“电压低烧电机,电压高烧灯泡”。所以,建议提问者使用的电压测量设备,对电机运行时的实际电压进行测量,以此来判断电压是否是导致跳闸的原因。
再看电流方面,按照电气原理,7.5KW 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一般在 15A 左右。然而,现在即便将具有电流保护功能的电器的电流值调整到 31A,电机依然跳闸,这就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。其一,保护电器本身可能出现故障,从而引发误动作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尝试更换一个新的保护,观察跳闸情况是否改善。其二,电动机的绕组可能存在匝间短路的问题。为了验证这一点,可以在电动机运行时,使用钳形表准确测量其电流值,看是否存在异常。其三,由于控制箱与电动机之间有 100 米的远距离,电机到配电箱的电线也可能是问题的根源。在如此长的距离下,无论是采用穿管布线还是桥架布线的方式,都有可能有小动物进入,破坏电线。此外,如果电线本身质量不佳,经过长时间的使用,电线的绝缘层会逐渐老化,进而导致漏电等问题,终触发保护动作。对于电工来说,处理保护动作是一项常见的工作,只要思路清晰,按照一定的逻辑逐步排查,通常都能找到问题的根源。
除了上述电气方面的原因,机械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电机电流过大,从而引发跳闸。例如,电机所驱动的机械设备出现卡顿、卡死等情况,会使电机的负载急剧增加,电流也随之增大。
下面我们再来全面了解一下电路跳闸的常见原因:
- 过载跳闸:无论是空气还是漏电保护开关,都具备过载保护功能。一旦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了开关的额定承载能力,这些开关就会自动跳闸,以保护电路安全。
- 短路跳闸:短路可以看作是过载的一种极端情况,此时电流没有经过任何负载,而是直接通过零线与火线形成回路。在家庭电路中,一旦出现短路现象,或漏电保护开关会迅速跳闸,以防止火灾等严重事故的发生。
- 漏电跳闸:漏电跳闸是比较容易被察觉的一种情况。当电路中出现漏电故障时,漏电保护开关会立即跳闸,同时漏电保护器上的复位按钮会弹出。而在过载跳闸和短路跳闸的情况下,复位按钮不会弹出。
- 过欠压跳闸:与漏电跳闸类似,过欠压跳闸也比较容易识别。普通的过器附件,当电路中出现过压或欠压问题时,复位按钮会弹出(短路或过载时不会弹出)。只有当电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后,重新按下按钮,开关才能再次合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