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子电路的世界里,阻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。尤其是在交流电路中,“阻抗” 和 “直流电阻” 虽然单位相同,均为 “Ω”,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。那么,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?另外,“特性阻抗” 和 “阻抗” 又有哪些差异呢?接下来,我们就来深入解释这些问题。
对于电路设计师而言,“阻抗” 这个术语并不陌生。但 “阻抗” 究竟代表什么呢?由于阻抗 [Z] 和直流电阻 [R] 的单位都是 “Ω”,从直观上看,它们表示的是电流 [I] 通过的难易程度以及电压 [V] 和电流 [I] 之间的比值。用电流通过的难易程度来表示欧姆定律,公式如下:

若要表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,具体公式为:

其中,符号 [Z] 表示阻抗,[R] 表示直流电阻,这里需要分别进行特殊说明。直流电阻表示直流电流途径时,元器件两端产生的阻抗或电压。而阻抗则扩展了直流电阻的概念,它不仅表示电流通过的难易程度,还表示施加交流电时电压与电流的比率。在电路理论中,直流电可以被认为是频率为 0 赫兹的交流电。
因此,“阻抗” 和 “直流电阻” 本质上同属一个概念,“直流电阻” 仅代表处理直流电的特殊情况,而 “阻抗” 则涵盖了处理交流电(包括直流电)的电阻。在实际应用中,“阻抗” 通常指的是对交流电的电阻,而 “直流电阻” 指的是对直流电的情况。
电阻、电容和线圈的阻抗关系如图 1~3 所示,其中横轴表示频率,纵轴表示阻抗。理想情况下的电阻、电容和线圈的阻抗如图 1 所示。然而,实际的电阻、电容和线圈的表现要复杂得多,因为它们各自都包含轻微的电感、电容和电阻成分,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解释。
的阻抗与频率有关,虚部为零,实部不变。对于电阻而言,“阻抗” 等于 “直流电阻”,所以在电阻的应用中,通常不需要刻意区分阻抗和直流电阻。(见图 1)

图 1
电容的阻抗,有一个随频率反向减小的虚部和一个在所有频率都下降为零的实部,这一特性对直流电流同样适用。(参考图 2)

图 2
线圈的阻抗,随着虚部的增加与频率呈现正比关系,实部在所有频率下均为零,对直流电流而言属于短路。(参考图 3)

图 3
电容和线圈的阻抗通常用复数容抗表示,并且会根据频率的不同而增减。电阻只有实部,而电容和线圈只有虚部,且电容的阻抗是负的。那么,负阻抗代表什么意思呢?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又有什么含义呢?
实际上,阻抗的实部代表实际电阻值,当交流或直流电通过时会产生电力损耗;而虚部在交流电通过时不会产生损耗,而是以电场和磁场的形式储存电能。如果是电容,交流电会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内;如果是线圈,则以磁场能储存在线圈周围。也就是说,当交流电流经电容和线圈时,它们并不像电阻那样消耗电能,而是将其作为电磁场能储存在元件内部。因此,需要一个真正的元件(如电阻)将其作为电能消耗掉。
由于电压相对于交流电延迟了 90°,电容的阻抗(虚部)为负;对于线圈,阻抗则为正,因此电压相对于电流前进 90°。在电阻中,没有虚部只有实部,因此相对于交流电而言没有电压相位差。这就是阻抗的真正本质。
有关阻抗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:
- 电阻、电容和线圈中的交流电通导难度,亦或是交流电压与交流电流的比值。
- 阻抗的实部是电阻值,实际消耗电量,而虚部储存能量,不消耗电量。
- 如果阻抗的虚部为正,则交流电压相对于交流电流前进 90 度;如果为负,则交流电压后退 90 度。
- 当电容中没有电荷时,电容两端的电压为零。在这种状态下,当交流电流经电容时,电荷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内,电容两端电压升高,电流减小。当电荷储存到电容的容量时,电流停止流动,电压变得与供给电压相同。这意味着当电容两端电压为零时,会有更多的电流流过,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减小,终电流为零,电容的电压等于供给电压。这意味着电压的相位滞后于电流。
- 当交流电加在线圈上时,会与线圈电感产生相应的电压。这意味着,当交流电流经线圈时,会产生磁场。但空间不喜欢突然产生的磁场,因此线圈两端会产生电压,以抑制磁场的产生。将其与惯性定律相比较,就很容易理解了。在惯性定律中,静止的物体试图保持静止,而运动的物体试图保持运动。这是因为空间不喜欢变化,而交流电产生的磁场也同样不喜欢变化,因此线圈两端都会产生电压。就线圈而言,一开始产生的电压会随着电流的流动而减小,终变为零,因此电流保持不变。电容的情况正好相反,电压与电流同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