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俱乐部杯赛

四开关降压 - 升压型 μModule 稳压器:多拓扑应用的高效解决方案

出处:网络整理 发布于:2025-07-21 16:32:19

在当今的电源转换领域,众多应用都对宽输入或输出电压范围有着迫切需求。ADI 公司推出的一款大电流、高效率、全集成式四降压 - 升压型电源模块,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,为满足此类应用需求提供了出色的解决方案。该器件将控制器、MOSFET、和电容巧妙集成到先进的 3D 集成封装中,不仅实现了紧凑的设计,还具备稳健的性能。这款 μModule? 支持极宽的输入和输出电压范围,拥有高功率密度、优越的效率和出色的热性能。接下来,我们将深入探讨该款器件的多功能性,展示其在各种拓扑中的精彩应用,包括降压拓扑、升压拓扑以及适用于负输出应用的反相降压 - 升压配置。


ADI 公司此前已推出多款 40 V 降压型 μModule 稳压器。如图 1 所示,重点展示了负载电流在 4 A 以上的几款现有稳压器,但这些降压型稳压器支持的电压和电流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。而新推出的四开关降压 - 升压型 μModule 稳压器 LTM4712 作为降压转换器,能够显著拓展工作范围,大大简化客户的系统设计。


图 1. 40 VIN (>4 A) 降压型 μModule 稳压器


该款四开关降压 - 升压转换器可以轻松配置为降压转换器,无需进行任何特殊调整。当 VIN > VOUT 时,内部控制器会让功率 FET M3 保持关断,而 M4 保持导通。M1 和 M2 会调节输出,如同标准降压转换器一样运行,如图 2 所示。与之前的降压稳压器 LTM4613 相比,尽管 M4 引入了额外的传导损耗,但新器件仍然实现了更高的能效比,如图 3 所示。这一显著改进得益于 MOSFET 和电感技术的不断进步。表 1 显示了无强制散热措施下的热性能比较,凸显了降压 - 升压转换器的效率优势。新器件提供的功率虽然比降压调节器高得多,但工作温度反而更低,而且尺寸相似。


图 2. 用作降压型稳压器


图 3. 降压模式效率和电流能力比较:(a) 5 VOUT 效率,(b) 12 VOUT 效率


在升压拓扑方面,如图 4 所示,ADI 公司之前已经发布了一款 40 V 升压型 μModule 稳压器。LTM4656 支持 4A 电流,而新发布的四开关降压 - 升压转换器在用作升压调节器时,可以处理更高的负载电流。


图 4. ADI 40 V 升压型稳压器系列


在 VIN < VOUT 的应用中使用该款四开关降压 - 升压转换器时,内部开关 M1 保持导通,而 M2 保持关断。M3 和 M4 会自然地调节输出,就像典型升压转换器一样,如图 5 所示。与缺乏输出短路保护的标准升压转换器不同,该款四开关降压 - 升压转换器具备固有的短路保护功能。如果输出短接到地,M1 和 M2 将像降压转换器一样切换,限制从输入流到输出的电流。短路电流受输入或输出路径中的 RSENSE 电阻或峰值电感限流值(以较低者为准)的限制。此外,在初始 VIN 快速上升阶段,常规升压转换器通常会有不受控制的高冲击电流通过升压,对 COUT 充电。而该款四开关降压 - 升压转换器在 VOUT 较低时始终以降压模式启动,因此其输入冲击电流受到电感电流软启动的严格控制和限制。通过图 6 和表 2 对该款四开关降压 - 升压型 μModule 稳压器与降压型 μModule 稳压器的效率、功率能力和热性能进行比较,可以发现款器件表现出优越的效率、更大的电流处理能力和明显更好的热性能。两款稳压器尺寸相同,均为 16 mm × 16 mm。


图 5. 用作升压调节器,具备固有的输出短路保护功能


图 6. 升压模式效率和电流能力比较:(a) 24 VOUT 效率,(b) 36 VOUT 效率


与标准降压转换器类似,该款四开关降压 - 升压转换器还可配置为反相降压 - 升压拓扑,以满足负输出应用的需求。如图 7 所示,M1 和 M2 以互补方式切换;在此操作期间,M3 关断,M4 导通。需要注意的是,电压 VMAX = |V IN |+|V OUT | 必须小于 40 V,即该器件的额定电压。流过电感的直流电流 IL 的幅度计算公式为 IL = I OUT /(1 - D),其中 D 是包含 M1 和 M2 的相位臂的占空比,M1 是主开关。图 8 为反相配置的电路示例,该电路设计为 24 V 输入和 - 12 V 输出,支持高达 10 A 的负载电流。图 9 显示了从基准平台测试获得的效率曲线。在反相降压 - 升压转换器中,输出电压在启动期间可能会略微上升至零伏以上。当将该款四开关降压 - 升压型稳压器配置为反相模式时,也会观察到同样的现象。图 10 展示了启动期间输出电压反向的原理。在输入电源接通后,但在所有四个 MOSFET 开始切换之前,输入电流开始通过两条路径反向对输出电容充电:其一是通过跨接在 M1 和 M2 上的 CIN 去耦电容,其二是通过 INTVCC 电容路径。如果 CIN 或 CINTVcc 明显大于 C OUT ,则可能出现更高的反向输出电压。不过,μModule 稳压器内部存在固有的箝位电路,如图 11 所示。VSD 3 和 VSD4 分别表示 M3 和 M4 的源漏电压。当 - VOUT > VSD3 + VSD4 时,M3 和 M4 的体二极管导通,接管充电电流。这两个体二极管形成一个自然箝位电路。换句话说,反向输出电压为 VSD3 + V SD4 。图 12 显示了启动期间基准平台测试的反向输出电压波形。在图 12a 中,反向 - VOUT 的幅度约为 + 0.75 V,与 COUT (330 μF) 相比,电路中的 CIN (50 μF) 有限。将 CIN 增加至 350 μF 时,观察到反向 - VOUT 升高至 + 1.5 V,如图 12b 所示。通过调整 CIN 与 COUT 的比率,可以使正输出电压。在达到内部箝位电压 Vsd3 + Vsd4 之前,比率越小,正输出电压越低。此外,在输出端添加一个外部低正向压降箝位,能够将正电压限制在所需水平。


图 7. 配置为反相降压 - 升压型稳压器


图 8. 反相配置的电路示例


图 9. 基准平台测试的 - 12 VOUT 效率曲线


图 10. 启动期间的充电电流流动路径


图 11. 四开关降压 - 升压转换器中的自然箝位电路


图 12. 启动期间的反向 - VOUT 波形:(a) 与 COUT (330 μF) 相比,CIN (50 μF) 相对较小;(b) 与 COUT (330 μF) 相比,CIN (350 μF) 相对较大

关键词:四开关降压

版权与免责声明

凡本网注明“出处:维库电子市场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,//trbgizp.cn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OEM清单文件: OEM清单文件
*公司名:
*联系人:
*手机号码:
QQ:
有效期:

扫码下载APP,
 一键连接广大的电子世界。

在线人工客服

买家服务:
卖家服务:
技术客服:

0571-85317607

网站技术支持

13606545031

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
 9:00-17:30

关注官方微信号,
第一时间获取资讯。

建议反馈

联系人:

联系方式:

按住滑块,拖拽到最右边
>>
感谢您向阿库提出的宝贵意见,您的参与是维库提升服务的动力!意见一经采纳,将有感恩红包奉上哦!